很多人為了趕時間,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,但這種“超速”吃飯的習慣,會給健康帶來負擔。吃一頓飯用多久對健康最有利?吃飯快的人應當如何調整?一起了解↓↓↓
為什么吃飯要慢一點?
如果吃飯過快,會在“飽”反饋還未形成之前就吃下過量的食物,瘦素也來不及告訴大腦“該停止了”,導致攝入的食物量超過人體實際需求。
如果一個吃飯快的人把進食速度降下來,身體將發(fā)生以下變化——
胃腸功能變好
吃慢點會延長食物的咀嚼時間,使其被充分研磨進入胃,再到達腸道便能被消化、吸收,能改善因為長期進食過快增加胃腸負擔帶來的胃脹、胃酸、胃痛、消化不良等癥狀,還能保護胃黏膜。
牙齦更加“堅固”
細嚼、多嚼能鍛煉下頜力量,促進牙床健康,還能促進牙齦血液循環(huán)。咀嚼時分泌的唾液,含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,可以有效阻止細菌繁殖。
緩解代謝疾病
相比吃飯慢的人,吃飯速度快的人肥胖風險增2倍;經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。
降低吃飯速度更有助于控制食量,減少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。
吃飯速度快還會間接導致高血壓、高尿酸血癥、高脂血癥等疾病。
癌癥風險降低
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適宜溫度一般是10—40攝氏度,50攝氏度以上可能就會產生熱傷害,而65攝氏度以上的熱飲是明確的致癌物。慢點吃能減少“趁熱吃”的機會,避免過燙的食物刺激本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,減少食管癌風險。
壓力變小更放松
吃飯時多咀嚼,可以使記憶中樞——海馬體的血流量增加。用一定節(jié)奏咀嚼,還可促進血清素分泌,這種激素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愉悅。
吃飯快的人怎么調整?
平時習慣性吃飯?zhí)斓娜?,除了細嚼慢咽,怎么才能調整進食速度?
留出足夠時間
建議早上7—8點吃早餐,11點吃午飯,晚餐時間以17—19點為佳,晚飯要與睡覺時間相隔4小時以上,每頓飯都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進食。
每頓吃七分飽
經常吃太多、太撐不僅增加腸胃負擔,還可能導致胃穿孔、急性胰腺炎等。在還未感覺到飽,但對食物的熱情有所下降、進食速度明顯變慢時,就該停下來。
先吃飽腹食物
如果一頓飯中有菜、有飯、有湯,建議先喝一點湯,然后吃蔬菜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喝湯還是盡量避免肉湯這類高脂肪的食物,適當選擇蔬菜湯、粗雜糧湯等低熱量湯水類。
吃飯時要專心
許多人喜歡邊吃邊看電視或手機,但這樣會讓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屏幕上,影響咀嚼和消化。吃飯時要專心,只做“吃”這一件事。
吃得稍微“粗一點”
盡量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,如蕎麥、燕麥、紅薯、黑米等粗糧,芹菜、油菜、空心菜、胡蘿卜等蔬菜,有助于降低咀嚼速度。
寧夏新聞網(nextclover.org)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
寧夏日報報業(yè)集團 寧夏互聯(lián)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-2012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寧夏銀川市金鳳區(qū)宜居路156號 郵編:750001 新聞熱線:0951-5029811 傳真:0951-5029812 合作洽談:0951-6031787